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案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初高中历史教材的重点内容,在选修课之前已经过两轮深入学习。那么,选修课的工业革命应该如何去处理?

  1.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

  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对选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总体内容要求,理解模块功能。

  对此,课程标准有以下说明:

  “本课程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选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从“经济-社会”史的角度,从百姓生活的变迁进程中,开发了若干小专题。这样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在内容上形成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普通人群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目标上形成了对必修内容的递进,引导学生探究生产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目标

  1.分析手工工场的基本特征,增强史料分析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

  2.探究并分享阿克莱特的工厂、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泰勒的企业管理制度、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增强史料收集的技能;

  3.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反思历史发展的深层根源。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时空观念:认识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家国情怀:结合工业革命促进社会进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等史实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对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在中西方的发展。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史料鉴别、史料研习;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2.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PPT图片——工业革命。

  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变化,它们都在进步但相对落后。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人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两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

  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班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世纪初,汽车、火车先后问世。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便捷的动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向几种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商场过程专业化。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大批产业工人被资本家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钩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蒸汽机的改良改变了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人力逐渐被机器所取代,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飞跃,自然科学被自觉地应用于生产,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成套的机器设备被运用,大量工人被集中起来,形成工厂而非零碎的手工作坊,生产过程专业化。因此,过程总结如下:

  (1)工业革命前,英国的手工工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逐步实现了生产过程专业化。

  (2)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大批产业工人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

  (3)工业革命期间,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厂制度随即形成。

  下图是教材第24页的图片——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这是1880年英国沙德韦尔的一个纺织工厂车间。这个车间里有近1000台机

  器,用于编织亚麻绳。此图中通过皮带和轴驱动器从远处的蒸汽发动机向织机传递动力的过程清晰可见。

  师: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工厂制度是指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

  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出卖自身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师:我们来阅读下面这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 ,……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 、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地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 ,实行强制性劳动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宋严萍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生: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厂房要有一定规模,工人实行倒班制。

  (2)制定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对工人进行管理。

  (3)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各部门协同劳作,进行标准化生产。

  (4)原料由工厂统一分发,合理调配。

  (5)制定市场方案,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师:近代工厂制度建立后,实现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一举改变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资本家从市场上招募大批劳动者进入工厂,他们出卖自身劳动力,成为资本的雇佣劳动者、资本的奴役工具。

  师:那么,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生:工厂制度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师: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人投身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我们来看左边这张照片: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企业之一,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建,始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他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

  右边这张照片是咱们天津的永利碱厂。其前身是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和1917年依托久大精盐创办的“永利制碱公司”。他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由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使中国生产的化工产品首次出口海外。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和证书,证书中称永利碱厂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在天津的近代史上,永利碱厂和南开大学、《大公报》同时被称为"天津三宝"。

  过渡:工业革命绝不仅仅是生产领域的变革,要全面综合地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整体转型的重要推力,是工业化社会、近代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工厂制度的特点

  (1)将工人雇佣到厂房里(主要)

  (2)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3)分工明确

  (4)从事机器大生产(本质)

  思考请为工厂制度设定一个概念(时间、核心特征、本质)

  讨论,略。

  概念:工厂制度是一种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将工人集中到厂房里、从事机器大生产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1771年工厂制度产生,1785年之后后来瓦特的蒸汽机又被引入工厂,到19世纪中期,工厂制度成为西方主要的生产方式。

  工厂制度的影响

  (1)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2)改变了生产方式,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工厂制度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像魔法一样空前提高了生产效率,呼唤出了巨大的生产力。我讲一个故事。

  制造业的灵魂——标准化生产

  1798年,美国人怀特尼在校友,财政部部长沃尔科特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份政府合同,希望能在28个月内生产1万支滑膛枪。13美元一支,13万美元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采用传统的手工生产肯定无法完成,他想到了标准化,可替换部件的生产技术。但,很遗憾,他没有成功发展出标准化生产的机床设备,这1万支步枪,花了他十年时间。

  但,正是这个人开启了美国标准化生产的研究。1840年,军事工程师霍尔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化生产武器的工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机床工业,最终实现了高速度、大批量生产复杂机器的梦想。(西梅翁﹒诺斯和约翰﹒霍尔,分别在1816年和1824年完成标准化生产。)

  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美国西北部的农民其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也许有几百利之遥,却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机械的号码和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标准化生产是在美国实现的,它是制造业的灵魂,给工业革命插上了翅膀。

  工厂制度的发展史上还有两个人物格外重要,一个是泰勒,还有一位是福特。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别给予介绍。

  企业管理的进步——泰勒制

  内容,泰罗制(泰勒制)是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创造的一套测定时间和研究动作的工作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在美国以及西欧国家流行 其基本内容和原则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所谓“标准操作方法”,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工人,按照劳动特点提出对工人的要求,定出生产规程及劳动定额; 实行差别工资制,不同标准使用不同工资率,达到标准者奖,未达到标准者罚,实行职能式管理,建立职能工长制,按科学管理原理指挥生产,实行“倒补原则”,将权力尽可能分散到下层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分工合作。。

  教师点评:

  泰勒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勒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

  福特流水线制度

  内容:生产流水线是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输送货物搬运机械,又称输送线或者输送机。按照输送系列产品大体可以分为:皮带流水线、板链线、倍数链线、插件线、网带线、悬挂线及滚筒流水线这七类流水线。一般包括牵引件、承载构件、驱动装置、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承件等。流水线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十分广泛。一下介绍福特公司汽车流水线生产组织方式的历史及具体内容。。

  教师总结:标准化生产、泰勒制、福特流水线,这些重大发明,既是美国的奇迹、更是工厂制度的奇迹。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给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教材第25页之“中国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做专门处理。其一,本课开发的课程资源已经足以满足本课教学目标的需要。其二,这两部分内容学生本身比较熟悉,必修、初中都多有涉及。

  三、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改变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城市人口猛增,人口结构产生变化。除伦教等大城市扩大规模之外,不少小城镇发展为著名的工业城市。英国的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小城镇,但到19世纪中期已是规模很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城市居民在半个世纪内大幅度增加,成为英国城市化的典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海、青岛等地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工业革命使城市化不断前进但城市规划建设却相对滞后。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重视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城市布局日益宜居化。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巨大方便。工业革命中英国的运河、公路和铁路交通发展迅速。英国国会批准兴建了大量新铁路,内陆铁路运输网逐步形成。英国修建了众多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是著名的水运枢纽。人们将港口同陆上交通连结,形成了不列颠的水陆运输网,利于人们城际间的往来,被称为“运输革命”。近代中国水陆交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化的发展,乡村面貌的改变,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使得农村和城市连为一片。大量人口从农业时代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对公路、火车、厂房、高楼大厦习以为常。

  材料: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块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特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不满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城市人口猛增,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2)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加。

  (3)城市规划建设由滞后到宜居。

  英国重要城市的崛起,比如钢铁中心伯明翰、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工业革命的摇篮格拉斯哥。

  2.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给出行带来方便。

  (1)运河、公路和铁路交通发展迅速。

  (2)形成水陆运输网,出现“运输革命”。

  3.城乡差距缩小。

  (1)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普及、普遍建立大农场地。

  (2)乡村面貌发生改变。

  (3)农村和城市连为一片。

  (4)大量人口从田园生活中走出,眼界开阔了。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6.也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1)工业化对生活的负面影响不仅存在于历史,也存在于身边和眼前。

  (2)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四、探究与拓展

  1.问题探究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结合时代背景,请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

  引导:工业革命时期,及其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人需要熟练操作机器,对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2.学习拓展

  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讲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失业率飙升,工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饱受折磨的故事。主人公夜以继日地工作,已经产生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并且将自己卷入流水线的皮带里。

  请同学们观看这部电影,想一想它反映了工业时代怎样的问题?

  引导:从资本主义而说:其实影片整体上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那个年代的美国,英国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形其实都是如此的:国家的资本大多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他们是富豪,他们有机器,有大批的生产设备,尽管他们有钱,可是为了更有钱,还是要不断的压迫工人阶级,无限的压迫。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因为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穷人因受他们的压迫和社会不完善的制度越来越穷,那么问题来了,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社会中的消费能力慢慢的跟不上生产能力,工人阶层没有这个能力去如此消费。产品慢慢累计,富人们的公司的产品没人买,资金无法尽快回笼,资金周转不过来,慢慢的公司也没有钱给工人付工资,开始给工人减薪,裁员。公司开始倒闭,失业者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多数工人来说,面包成为奢侈品。他们吃不饱,开始偷,开始抢。社会犯罪率增加。金融机构由于禁受不起公司和工人不断的资金快速的提取和使用也面临关门的危机。那么如此以上的种种,就和《摩登时代》表现的社会现象吻合,卓别林无限制的工作,屡次的进监狱,女主偷面包,工人罢工游行等等。

  资本主义的弊端无法避免,这也是经济危机永远无法根除的原因,社会主义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形态。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度是继手工工场之后生产方式的新飞跃。它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化曲线对比鲜明。因此工厂制度或者工业革命为我们理解和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提供了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实例。

  马克思曾经提到: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请同学们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未来生产方式正在向工业4.0的智能制造前进。它又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下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教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