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ID:64445

时间:2021-12-23

相关标签:  部编版    语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陈、曼、联、缸”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理解词意。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懂本文讲述的故事。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自读、交流、讨论、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粗瓷大碗的相关信息。

  (1)出示一个粗瓷大碗图片,指名学生自由说说它的样子以及用途。

  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了解它与平时使用的碗有何不同。

  课件出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①学生自由讨论。

  ②教师总结。

  陈列位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外形特征:粗瓷,大

  使用情况: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仅仅用过一次

  板书:赵一曼

  2.引导学生阅读赵一曼的介绍,了解人物。

  (1)出示赵一曼的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

  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5年11月在与日寇作战时被俘,1936年8月就义。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提问:课前大家还收集了有关赵一曼的哪些故事呢?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的?

  ①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分享赵一曼的其他事迹。

  ③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线索“一个粗瓷大碗”的观察,再与现在的生活作对比,初步体会一个粗瓷大碗的意义;通过对赵一曼相关资料的了解,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

  陈曼联缸粱顿侦

  ①形近字作比较识记。如:“陈”和“阵”作对比,“曼”和“慢”作对比。

  ②同音字作比较识记。如:“联”和“连”作对比,“梁”和“粱”作对比。

  (2)联系课文内容,指导认读多音字“还”。

  指名学生用多音字的两个音说句子。

  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概括提纲。

  课件出示

  问题可分解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谁为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3.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该板块在初步识记生字后,扫清了朗读障碍,再让学生根据问题默读课文,在弄清楚问题的同时,可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具有引导性。

  板块三再读课文,探究解疑

  1.再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课文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深受感动。

  (1)课件出示第2~4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从第2自然段中的“早就”“一直”“好不容易”“连忙”这些词中可以知道赵一曼将自己的碗送给了新战士,自己一直没有碗。所以通讯员找到碗后连忙给她送过来。

  板书:送碗

  ②朗读第3、4自然段中赵一曼和通讯员的对话,感受赵一曼语气的坚定,她以为这个碗是从别的同志那里得到的,所以让通讯员还回去。

  板书:还碗

  (2)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第5自然段中“盛了满满一碗”透露出通讯员对赵一曼同志的爱戴,从“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里“该”这个字,可以看出,赵一曼一直都没有吃饱,也可以看出当时条件的艰苦。

  板书:盛饭

  ②第6自然段中“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也表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和同志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③第7自然段中“轻轻走进”“趁人不注意”“倒”“盛”,描写了赵一曼

  悄悄倒回高粱饭的过程。

  板书:倒饭

  ④第8自然段通过对老李的神态描写——“眼里却含着泪花”,可以看出老李内心的感动,也从侧面烘托出赵一曼的高尚品质。

  (2)课件出示第9~11自然段,交流讨论。

  ①朗读小通讯员和赵一曼的对话,感受小通讯员“直叫”中的着急和关心,以及赵一曼“笑”中的期盼。

  板书:直叫笑

  ②理解赵一曼说的话“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思考:碗是真的丢了吗?

  什么时候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呢?

  指导:联系课文第11自然段知道赵一曼的碗并不是真的丢了,而是送给了七班的战士们。只有部队里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因为她心里只装着他人,只想着他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故事,在细节中体会人物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品读感悟的能力。

  板块四总结课文,感情升华

  1.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关键词句中能看出赵一曼怎样的品质。

  提炼故事情节:①把瓷碗给公用。

  ②把高粱米饭倒回锅里,自己吃野菜粥。

  ③笑着回答通讯员的抱怨。

  总结:感受赵一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的品质。

  板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关心他人

  2.根据板书,学生再次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像赵一曼这样的人?

  【设计意图】叙事文章最重要的是展示事情背后的精神品质,此环节引导学生提炼故事情节,从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并进行其他人物的迁移拓展,让学生加深对这种精神品质的理解。

  【板书设计】

  27 一个粗瓷大碗

  送碗 ----- 还碗  关心战士,以身作则

  盛饭 ----- 倒饭

  【课后反思】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是落实“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的。在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方式,完成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通过分享交流,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而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体会主旨,通过分享交流,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最后引导学生回味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积累知识和形成能力,而能力是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的,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课堂实践练习的设计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补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300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