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我的“第一位文学老师”

ID:61143

时间:2021-04-30

相关标签:  杨莹  

  杨莹:我的“第一位文学老师”

  记得我还在西安市15中上初中时,读过当时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的一个小说《心香》,我喜欢这个小说以一个男性为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感觉,生动的语言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喜欢那朴实无华的文字间流露出真挚的感情和细腻、温暖的情怀,刻画人物心理状态时笔触宁静而细腻,也感觉得到作者宽阔的心胸,很欣赏她的大气和才气,便记住了这个作者的名字叶文玲。那时,“”是题材的禁区,更是我那个年龄的禁区,看小说当然也得背着家长和老师,可以叶文玲的小说里看到那个被压抑的时代环境中爆发出来的抗争的火花。

  那时,在艺术土壤十分稀薄的地方,平时除了看一些可以找来看的杂志上的小说,就是下午放学后去校美术组在陈安国的指导下画石膏像。美术组里除了浑浑噩噩的我,那些高年级男生都是想考上美院的有远大理想的主。后来,他们当中没一个考上美院。再后来,我写了一个短篇《落榜》,是写落榜后想自杀的男青年的故事。我那时根本不知道小说该怎么写,完全是看了活“教材”《心香》后,自己琢磨,尝试着瞎写。所以,或者可以说,叶文玲是我的第一位文学老师,她的作品多少对我产生过影响。我的这个小说后来竟得到李健民等评论家的表扬和,并因此在暑假时被我借到西安市文联文学刊物《长安》编辑部去帮忙。再后来我还以男性为第一人称写了个短篇小说《不想回家》,得到了李星等评论家的表扬和肯定。

  多年过去了,没想到我少年时代就喜爱的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主席、着名作家叶文玲最近来到了我居住的这个城市。见到叶文玲老师,我很高兴,也感到很亲切。我告诉她我很早以前就是她的粉丝了,她听后很惊讶。我们一起度过了非常充实非常愉快的一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大雁塔广场的雕塑和壁画,我们在小雁塔的西安博物院里静静地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我发现,她对美术和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站在一件醉装古彩陶前,小声聊起张艺谋的电影《满城都是黄金甲》,根本不是那回事呵,我们纳闷他们剧组人员不知用的什么办法,把一个个美女搞成那样,太夸张了哈……展厅里传来我们轻轻的笑声,当然是纯女性聊天。叶老师是那样喜爱绘画艺术,忽然想起,她是来自美术很厉害的浙江省呐,她的小说中也写到沦落外地的画家,这就不奇怪了。博物院展室里陈列着很多宝贝,图说里的一些古字现早已不用,但这里在字后括号里均注有拼音,她表扬说,这样做蛮好,碰到大家都不知它读什么的字时就不会放过去了,说着拿出本子记了起来。我被感动的是,一个在中国当代文坛那样具有影响的作家,平时在竟是如此勤奋,对学问如此认真,她是个充满和智慧,是个富有幽默感而保持着平常心的人。

  在西安,我们还一起去看了老画家杨建果先生的画展。

  叶文玲老师这是第五次来西安,西安的很多地方她都曾到过,这次她在西安只停留两天,活动便安排得比较紧,中午免去午休,吃饭时间一再推迟,可是,她看上去一直是精神抖擞的样子,一谈起感兴趣的话题她就来精神。在西安博物院里消磨整个下午,从里面出来时已是黄昏,她上下台阶依然很轻松,我想搀扶她时,她用纯正的南方口音温柔而干脆地笑道:“不用,不用。”

  聊天时知道,我和叶老师的一个孩子一样大。聊到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情景,开心、幸福就写在了她的脸上,她有三个孩子,有四个孙子、外孙女,最小的那个刚4岁,是个混血儿,正是淘气的时候,也最可爱。聊到鲁院,她高兴地说:“我们是校友。”她开心地回忆着20多年前在鲁院度过的日子,他们那一批的学员有王安忆,张抗抗等作家。听说我是陕西省作协首批签约作家,她便聊到他们省在十多年前就成立文学院的情况,聊到签约作家余华等人的情况。感觉南方怎么啥都走在了北方的前头,古时这样,现在还这样。叶文玲老师随意间说的一些带有亲身体验和感受的话,对我很受用,很有启发。

  我们聊到浙江传媒()学院,叶老师受聘为影视文学系的兼职教授,说学校后天有活动,她明天得赶回去。谁知这时她得知老朋友谢晋去世了,叶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十分低落。谢晋是与叶老师同时受聘为传媒学院的兼职教授,谢晋曾将叶老师的中篇小说《浪漫的黄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片讲述的是江南水乡越剧演员的故事,叶老师曾陪同谢晋一行人到水乡寻找理想的拍景场地,也早在2006年就听到刘德华自降片酬加盟拍摄这部电影的消息,但最终没有正式开拍,在谢导生前未完成的电影计划里,就有这部电影。我想,叶老师和谢导在一起时,应该有很多不得不想起的细节吧。

  回到南方后的叶老师,沉浸在对谢晋的回忆中,一时什么也没心思做。电话里的声音,虽依然干脆、温和,却充满悲哀思念之情。电话里她告诉我,这时正好有《光明日报》等几家报纸的编辑来约稿,这可让她借以寄托哀思,她便一口气写了两篇纪念谢晋的文章。

  杨莹:读《居阳读写》有感

  由于我的工作室与书法家赵居阳先生的工作室在同一个小区,上下台阶时就会遇见,而更好的遇见,是在他的新作问世前的"先睹为快",近水楼台总有先得月的便利,我手中这部书稿《居阳读写》,就是即将付印的赵居阳先生新作。

  《居阳读写》文图并茂,文中有书法,书中有意境。看似一篇篇文字优美、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细读,则是在诠释所写每幅书法作品精神内涵,翻阅时随时有对生活的感悟,不断引人共鸣,令人读后倍感亲切,给人能带来阅读快感,随时可分享到作者快乐写字时的那份快乐。从中不难感觉到赵居阳先生是一位爱看书、喜欢琢磨文字的人,读诗时,在悟;写字时,仍在悟。书中文字常常让书法里的意境更清晰,有时,书法又利用章法的"画面感",潜意识地在字里行间扩展了诗意,乃"直取古意融新诗"的一种形式了;有时,书法写的只是这一种感觉,而我们此时似乎找到了他书法里的某种感觉,某个字的感觉,那种感觉便是人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的感觉了,此功夫"非一日之寒";有时,品味文字中传统文化带来的感受时,竟忘了作者首先是位书法家,以为他是一位作家。此时,不禁豁然想起,书法自古以来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古时的文人多是"诗人兼书法家",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写出诗文同时一件书法作品就产生了。我常想,这正是现代书法家身上自然带有古意的主要元素,这在赵先生身上再次得到印证,他看到什么而有所思有所悟时,就写出来,赵先生有着诗人的情怀和诗人的敏感,作为一个书法家,多么可贵,多么难得。

  郑板桥书《难得糊涂》下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但当代人大多只明白"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意思,并悟不到郑板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的那种境界,而赵先生便以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去诠释,使得人们明白了真正聪明的人想糊涂也容易,就吾等的有点小聪明又不情愿糊涂的"平常人"的境界是需要继续悟下去的。书中如此这样的感悟很多,"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贪图的太多,做的太少,一辈子走过来了,事情没干好,很多事情的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道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感觉,而他的点拨似救治当代人内心迷茫与苦痛的神药,使读者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更从深层去了解了书法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哲理。

  再如《止于当止,顺乎自然》一文,又道出了他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关于水,我更着重于水的无识无觉,水的流转自如,水的顺乎本心,止于当止,却又会纳百川,容尽善恶,最终成其大者。""我们所求的,好比一个‘大海’,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很多的人历尽千辛万苦,期望太多,一心想拥有一个‘大海’,结果却事与愿违,最终只有望洋兴叹。反不如‘水’无知无觉地奔流不息,最终却汇成了大海。"作者对"上善若水"有如此之深的理解,已远不仅限于一个书法家对于文字字面的理解了。这样的例子,书中有很多。字注入了文化,书写出来才耐看。于是,看过了书法家的文章,似乎更能领悟那字的味道了,似乎找到了他书法里每个字写法的理由和出处,便更想看他的书法,亦更为喜欢书法里的字。

  赵先生的书法作品,多是他平日所思所悟突发灵感后之作,比如,因季节变换想起赵孟頫的《四季诗》等等。在脑中先产生,用书法对诗句演绎到纸上,有到雨后池塘的沉醉,才有书法作品《荷风送香》的飘逸。每首诗,每幅作品,皆由作者自己的体会引出,或对一个书法作品来源的解释,或对一首、一种意境的注释,或对自己感受的一种概括,像是散文随笔,又像是对附在文后的书法作品的注释。

  艺术是不能标准化的,尤其是书法,放开去,哪里连绵,哪里断开,书法家总自觉不自觉地在寻一种神趣,却又自我规范。书法若有了神来妙笔,才有书法的意境,而那出神入化的"神来之笔"的"诗外的功夫"就在平时读书的积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们看完他的《平淡有思致艰难见精神》后,再看到他的书法作品陆游诗句《游山西村》,就不单是欣赏书法了,而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状的山村自然的美妙风光,从而领悟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看过他的解释,我们不禁会感到,总是古人的诗意好,现代人的诗没有那么深刻的哲理,没有那么丰富的意象和意境,没有那么好的感觉。

  有时,看一些书法"杰作",感觉细观每一个字,都找不出毛病,观整篇,却如散沙,不知好在何处,而赵先生的书法,除了每一个字看上去皆清爽舒适,字间气脉十分通畅,在看完这部书稿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奥妙。

  一个人自()身的审美水准高,他才可能创作出高水准的作品来。可以说,居阳先生的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接近完美精致的艺术品,都有"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个过程,每一部书法作品的诞生,似乎出于自然,又并非那么简单,那是一个又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居阳读写》就是这样记录了这个过程,而大多书法家不会这么做。正因作者有心有意有味有趣,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部有趣的书。将自己读到的诗歌,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类型的书似乎我们并不陌生,而将诗歌、书法、与生动的小品文三者结合在一起,这实属罕见,这正是《居阳读写》的意义。

  写到此,我已想象着成书拿在手中,倚着沙发翻阅,更是别种享受。我不禁想与赵先生约好,待书稿付印,一定留给我一本。

杨莹:我的“第一位文学老师”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2298946647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闽ICP备18023965号-5闽公安备35020602002120     Copyright © 2011-2021 https://www.xuexib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

免费复制

微信扫码关注,免费获得验证码

微信公众号

输入验证码后可免费复制

付费复制

付款成功后请在1小时之内完成复制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应付金额: 0

付款成功后,概不退款